第(1/3)页 洛阳皇城,南宫宣室殿内。 刘协居中坐在案几后,两侧分坐四人,正是辛毗、陈群、杜袭和赵俨。 岁初,太官令许道举荐辛毗、陈群、杜袭和赵俨。刘协急令州郡征召他们四人。 当辛毗等人抵达洛阳后,刘协并未直接任命他们为官,而是将辛毗四人安置在太学内,命人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。 普通人若是骤然蒙皇帝征召,必然极度欢喜,心生一步登天的妄念。却不料,皇帝竟不闻不问,将之冷落,其人定会心生患得患失之虑。 这种心理落差之下,极有可能会导致人的言行出错。刘协正是利用这种小手段,来考验他们的心性。 辛毗、陈群、杜袭和赵俨四人不愧是颍川四名士,心胸阔达,丝毫未见患得患失之扰。 他们在太学中安之如怡,每日里与人交游,谈文论经,针砭时事,声名日渐鹊起。 刘协知晓这一切,认为他们四人不骄不躁,心性犹如明月,倒是颇感满意。 后他任命辛毗、陈群、杜袭和赵俨为侍郎,秩四百石,录在尚书台任事。不及旬日,辛毗等四人的表现,便赢得了荀彧的夸赞。 荀彧评价道:“辛毗四人言辞雅致,文笔煊赫,人情练达,处事得当,乃有才之士。” 对于荀彧的识人之能,刘协并不怀疑。更何况,刘协心中早有定论,自是顺水推舟,召见辛毗、陈群、杜袭和赵俨四人。 看着辛毗四人,个个儒雅俊秀,彰显士族子弟的风姿。刘协心中感慨万分,这个时代的有识之士,皆出身世家豪族。 他想要改变这种状况,压制世家豪族的势力,可谓是任重而道远。如今,唯有隐忍。 刘协朗声道:“颍川之士皆传汝等才名,朕于深宫,不得闻之。幸得太官令荐之,尚书令赞之,朕始听之、信之。” 辛毗、陈群、杜袭和赵俨四人连忙谦辞道:“臣等鄙薄之名,不敢污陛下圣听。” 刘协淡笑道:“子曰: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是故,朕欲擢拔你四人领县令,以三年为期,甄辨汝等安民、富民之才。汝等可敢请命?” 辛毗、陈群、杜袭和赵俨四人闻言,俱皆面露喜色。 第(1/3)页